中文版    |     ENGLISH    |     天津大学

学院要闻

【学生榜样】涓滴见沧海——建工学院20届本科毕业生周佳乐专访

8月26日,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建工学院20届本科毕业生周佳乐正躺在床上进行干细胞捐赠,鲜红的导管为白血病患者搭起了通往希望的生命之桥。

对于周同学而言,其实奉献自己造福他人,是更像是下意识的决定。“我偶然间在学校里看到红十字会的宣讲,觉得这个既对身体没有影响,又可以拯救他人的生命,很不错,就参与进来了。”周佳乐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道。实际上,早在今年五月他就决定捐献,那时的他已是一名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和疫情的风险,他几次毅然前往医院进行配型与体检,积极为捐献做准备。

说不担心是假的,得知消息的佳乐妈妈一开始对捐献存在的风险非常担心,也对捐献骨髓有一定的误解,认为捐献骨髓是抽取脊髓。但是周佳乐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积极与父母、红十字会和学校沟通,最终也获得了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但是最后将针管取出时,分明能看到佳乐妈妈在默默地擦着眼泪。

“捐献前我并没有什么压力,就是平时注意下规律营养的饮食,还正好花了两周把熬夜的坏习惯改掉了。”在进行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捐献过程中,佳乐始终没有半点痛苦的神情,他还微笑着打趣说:“护士跟我说有点儿缺钙,所以捐完了以后我还得多吃点儿钙片儿补补钙,然后多晒晒太阳、遛遛弯儿。”当问及出院之后第一件事想做的事,他说想去吃海底捞。在欢颜笑语中佳乐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面对个人力量有限、配型成功率低的现实,周佳乐呼吁道:“其实当我进行造血干细胞入库登记的时候,我就有这个觉悟,就是一定会有一天用得到我,所以与其说这个是小概率事件,在我看来不如说是个是个必然事件,所以这其实就是一个存量。但是我希望看到我能够给人搭把手后,更多人也能自己积极的加入到这当中来,这便是一个增量。”

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真相

社会大众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捐造血干细胞就是抽骨髓;二是认为捐造血干细胞会损害身体。在二三十年前,捐献造血干细胞确实是从骨髓中抽取的,所以有“捐骨髓"一说,但现在的技术早已升级换代。采用科学方法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到外周血液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捐献者外周血中采集含浓缩造血干细胞的约200ml血液,其余血液回输捐献者体内。

如今,由周佳乐捐献的22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已经顺利输入患者体内,他也成为天津市第243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让我们为患者的康复祈祷,为周佳乐,也为所有奉献自己拯救他人的英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