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补齐短板,立足建工特色,在体、美、劳教育上下功夫,在阵地建设上做文章,在创新载体上求突破,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夯实体育设施阵地,创新体育赛事与运动俱乐部载体
建工学院以兴趣驱动和氛围营造为核心,将体育运动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成才。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夯实师生运动阵地,统筹体育资源,配全配齐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用品,统筹使用体育场地,与重点企业共建,将43楼天井空地打造为休闲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全天候向师生开放;
打造特色体育品牌,师生“建功立业篮球队”多年来坚持每周定期训练,以球会友促交流,全面深化学院体育工作改革,成立学院综合体育运动俱乐部,下设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十余个分部;
开展各项体育赛事,提高学院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定期举办各类比赛,形成了以师生篮球赛、课题组羽毛球赛、年级毽绳比赛为代表的赛事群,累计开展院级体育赛事二十余次,参赛师生达七百余人,营造良好的体育育人氛围,首届“王正廷杯”综合运动会参赛超240人次,获近年最佳成绩。
巩固“海棠”“山海”阵地,创新文化传承与美育实践载体
建工学院通过整合资源,巩固和建设“海棠书屋”“山海音乐厅”两大实体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
打造“书香海棠”品牌,开设第二课堂美育课程,推进面塑、插花、糖画、泥人等传统文化进书院,让工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实践美,累计参与学生千余人次,获评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金课;
建设“山海”美育基地,开展班班唱、歌手大赛、辩论赛等文化艺术活动,重点打造山海合唱团,在主旋律中涵养美育,招募专业特长的美育学生骨干,形成“教学-排练-演出”长效运营机制,艺术合唱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荣获天津大学第九届合唱节金奖;
完善“建功立业”特色文化体系,发布专属视觉形象系统、《与祖国共成长》宣传片,彰显学院历史积淀与办学特色,讲述建工历史与杰出校友的舞台剧成为开学典礼的固定节目,感染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建设祖国永远向前进,家国情怀一生来践行”。
开辟“试验田”“实验室”阵地,创新生产劳动与专业实践载体
建工学院开展经常性劳动教育活动,建设劳动教育试验田与实验室,形成长效机制,引导学生热爱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着力打造劳动教育基地,与后保部联合开辟劳动试验田,开设农业种植知识课堂,数百名学生动手参与土地翻整、作物种植、除草浇水、收获等全周期实践10余次,举办“植海棠·美校园·爱劳动”主题育人活动,组织百余名学生种植海棠树美化校园,体会劳动之美,强化劳动观念;
探索结构设计-劳动实践创新平台,开设结构设计知识课堂,聘请土木工程系教师及研究生骨干讲解模型搭建知识,依托结构模型竞赛,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劳动和动手实践,增进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同时,激发劳动创新,两个基地均获批学校首批劳动教育“赋能助力”计划(全校15项)。
当前,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建工学院作为院级单位全员育人改革试点,同时建工特色“五育并举”改革探索与实践获批精品项目,下一阶段,建工学院将继续夯实工作基础,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更进一步,让改革落到实处,发挥实效,推广实践经验,为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贡献“建工方案”。
图文:孔凡冬、刘旭颖、杨源、孟子健、李游
编辑:刘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