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第二十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铁道大学隆重召开。本届会议受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委托,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钢结构学会主办,石家庄铁道大学承办。
综合考虑疫情防控整体形势,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筑龙网和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PKPM为会议同步直播提供技术支持。据统计,会议期间在线人次共计超过20000次。开放的会议直播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对现代结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共同展望了土木工程领域发展的前景与方向。
会议由开幕式、大会报告、颁奖和交旗仪式、实验室参观和闭幕式五部分组成。
一、开幕式
大会现场
陈志华教授主持
上午8:30,第二十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天津大学教授、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理事长陈志华主持。参会的专家领导主要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董石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肖绪文,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线上),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龙奋杰,副校长郭文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河北工程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天津大学教授练继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范重,国家杰青、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韩庆华等。
龙奋杰校长致辞
龙校长说,石家庄铁道大学建校70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河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凝练形成了众多特色研究方向。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参与了众多国内外重点项目建设。此次高水平学术论坛链接了国内外顶尖的、最新的学术资源,让我们了解到领域前沿和发展趋势,从而拓宽学术视野,开拓科研思路。同时,也为学校建校70周年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会场观看刘锡良教授视频
刘锡良教授在视频中表示,今年会议在河北石家庄召开感到十分高兴,而他本人也是河北省人。一般来说历届会议都会参加,但如今年事已高,已经九十二岁了,行动不太方便。不过一些消息还是都能知道的。最后,刘教授祝愿所有代表同志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二、大会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盛宴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继续深入研讨开创性、前瞻性、高科技的现代结构技术,包括装配式建筑结构、预应力钢结构、组合结构和铝结构等,为结构事业同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推动我国现代结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共有16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并同与会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交流。
第一场大会报告由陈志华教授主持。董石麟院士作了题为《鸟巢四撑杆型索穹顶体育场挑蓬结构形态确定、参数分析与试设计》的报告,介绍了四撑杆型索穹顶结构的结构形态和典型特点,总结了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给出并对比了相关的几种设计方案。肖绪文院士作了题为《关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分布钢筋不连接的探索》的报告,介绍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分布钢筋不连接的问题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滕锦光院士在线上作了题为《新材料组合结构》的报告,结合目前新材料和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对于新材料在组合结构应用上的巨大优势、发展前景、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董石麟院士作报告
肖绪文院士作报告
滕锦光院士作线上报告
第二场大会报告由郭文武副校长主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练继建作了题为《海上风电新型筒型基础结构与高效安装技术》的报告,概述了海上风电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典型特点,介绍了新型筒型基础结构的优势,现场安装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范重作了题为《钢管柱形式及其抗震性能研究》的报告,总结了目前领域内的钢管柱形式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钢管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韩庆华教授作了题为《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大型地震工程的模拟技术及评价指标,也对模拟技术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郭文武副校长主持
练继建教授作报告
范重大师作报告
韩庆华教授作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原副校长戎贤作了题为《一种新型钢混组合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研究》的报告,戎贤校长从装配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讲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混组合装配式建筑,并从理论、试验、施工等多方面验证其可行性和建造优势。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大区总工程师陈华周作了题为《中建科工钢结构创新实践》的报告,总结分析行业的智能化、现代化、装配化的发展形势、介绍科工集团的创新成果,包括通过IPD研发、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无人”切割下料技术、军民融合产品等等体现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方面,最后对未来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PKPM副总经理夏绪勇作了题为《自主BIM技术研发最新进展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一体化应用》的报告,报告中讲到自主可控的国产BIM的研发与应用迫在眉睫,介绍了基于PKPM-BIM平台丰富的系列产品,能够和多种系统实现对接,并讲述了装配式钢结构BIM一体化应用的每一过程。最后表达了与广大同仁合作发展国产BIM平台研发的愿望。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刘庆宽作了题为《大跨度工业仓储结构抗风研究》的报告,首先介绍了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的风毁危害与成因,再介绍了单球壳型、双球壳型、单三心圆柱型等仓储结构中不同参数条件下结构抗风性能。最后介绍了风洞试验的技术情况以及石铁大风工程团队。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仕统作了题为《我国现代钢结构的绿色装配高质量发展》的报告,王教授从我国现代钢结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讲起,要做到真正的绿色装配式建筑,应当从结构设计方案抓起,比起追求独特更应该重视科学性与节约环保的理念。
戎贤教授作报告
陈华周总工作报告
夏绪勇副总经理作报告
刘庆宽教授作汇报
王仕统教授作线上报告
天津大学刘红波教授作了题为《火灾后空间结构剩余力学性能评价》的报告,首先介绍了火灾对于空间结构造成的危害以及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之后从高温后常用结构材料的静力拉伸力学性能、高温后螺栓球节点的残余力学性能、高温后焊接空心球节点的残余力学性能、火灾后空间网格结构残余力学性能与评估方法四个方面讲述刘教授及其团队所作的研究成果。河南大学钢与空间结构研究所所长杜文风作了题为《空间节点的拓扑优化设计与3D打印制造一体化研究》的报告,讲述了目前空间结构中的节点设计工艺的缺陷,并应用拓扑计算和3D打印的技术制作高精度的节点,通过有限元与试验、验证了其性能,最后提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展望。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马智刚作了题为《超级文物保护理念及设计施工综合技术》的报告,介绍了文物保护重要意义、文物保护的目的、理念及政策,并着重介绍了周口店遗址保护工程,通过结构试验与模型分析,做到了兼顾建筑美学与文物保护的功能。上海宝钢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沈佳星作了题为《中国南极泰山站钢结构设计》的报告,为我们展现了钢结构在极寒地区的一个成功的应用,南极泰山站的建成对于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积累了在极寒地区应用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更高装配化程度的模块化外围护系统有待于设计人员进一步探索和研发。上海建科铝合金结构建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志强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铝合金结构的应用特点,并讲述了G20科创云廊的设计与施工过程,进行了多种技术路线和有限元分析,是目前最具挑战性的铝合金结构项目。
刘红波教授作报告
杜文风教授作报告
马智刚高工作线上报告
沈佳星高工作报告
李志强总工作线上报告
三、颁奖仪式
本届会议从150余篇投稿论文中选出10篇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在学术报告结束后进行。颁奖仪式由刘庆宽教授主持、并宣布10名获得中青年“石铁杯”优秀论文奖的作者名单。
四、交旗仪式
在颁奖仪式之后,举行会旗交接仪式。本届会议承办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刘庆宽教授将会旗移交至下一届承办单位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大区总工程师陈华周手中。陈华周代表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表示将努力办好第二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并向全国的钢构同仁发出邀请,相聚2021,相聚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
五、实验室参观
9月19日中午,与会代表参观了石家庄铁道大学风洞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刘庆宽教授为与会代表详细讲述了风洞实验室的建设背景、发展历程和科研实力以及承办的国内桥梁高层的试验过程,与会代表切身体验了风洞试验室的设备先进性、必要性、可行性。
陈志华教授对所有作报告的专家学者以及到场的领导嘉宾表示感谢,他讲到,在这样不平凡的2020年,十分感谢石家庄铁道大学以及各协办、赞助单位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相聚,线上线下共同聆听这场学术盛会,同时在疫情后创下了万人参会的记录,这也将载入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的史册。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已走过二十个年头,将继续秉承着深入探讨现代结构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的理念,继续为行业的专家学者提供广泛交流的平台与契机,我们希望明年能与更多的参会者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