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12月15日,建筑工程学院举办第三批课程思政的中期汇报线上腾讯会议,部分教师和全体本科教务员一同参会,会议由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王葳主持。
此次会议邀请到天津大学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土木文明浅析》课题组成员建筑工程学院徐颖老师和建筑工程学院课程思政模范案例白成军老师分别从教学实践、特色与创新及成效方面做了经验分享。徐颖老师的土木文明浅析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五种思维"和"两种能力"为目标,在现有的课程大纲中,增加创新精神、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思政方面的课程目标,通过将课程德育目标与课程原有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突出了课程目标对于毕业要求中“天大品格”的支撑。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了“中国古典建筑之美”的课堂讨论,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白成军老师从《工程测量实习》这门课程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述了一代又一代测量人不畏艰苦、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迎难而上、团结协作、识大体、顾大局的优秀品格。在学生去外地进行测量实习的间歇,白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去乡村幼儿园支教、去世界文化遗产地捡拾游客遗留下来的垃圾、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党员给当地老乡讲党史等等。真正做到“思政融入润物无声”实习每一环节均由“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检核”、“报告撰写”组成,在这个过程中贯穿着“思政领悟”的实践与思考。
1949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为响应国家人才培养需要,天津大学土木系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校,率先开设了工程测量专业,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测量教育体系,为后续中国测量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6门第三批院级课程思政立项的负责人分别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中期汇报:张社荣老师的水工建筑物项目是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科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授课对象是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计算机绘图知识,为其准备丰富优质的数字资源是本次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该项目依托都江堰等著名传统水利工程,讲述我国水利工程中家国相依的重要性和民族意识,提升学生从工程思维出发的思想政治觉悟。基于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情况,指出我国在三维设计软件方面自主知识产权的局限性,让学生认识到国产软件的“卡脖子”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唤醒同学们对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许栋老师的流体力学课程引入能够体现我国“基建强国”、“大国重器”伟大建设成就的典型工程范例,例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复兴号高铁、C919大飞机、中缅油气管道、南水北调工程、蛟龙号深潜器和虎门大桥等,进行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程,以学以致用的心态学习理论知识,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立志以先进科学技术报效国家。依托本思政课程建设内容,许老师参加了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思政课程竞赛,并获得三等奖。项目名称:以事迹教育学生,以成就激励学生-天津大学《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素材的实践。
程雪松老师的基础工程项目,注重本研贯通教学,传授知识同时注重创新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学术视野;TBL与PBL相结合教学法,通过工程、设计方法改进小组赛,进行课堂汇报,课堂互评和教师点评,训练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开展讲座教学,增强学生与工程界知名学者和国内外教授交流,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肖忠老师和孙立强老师主要从举实例的角度探讨了为什么要将理论知识与思政育人相结合,首先扎实的学科知识扮演的就是“先行官”的角色,大国工匠的职业素质促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爱岗敬业,积极上进,勇于担当和奉献的品质,使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专业使命,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优秀的水运工程建设者。
建筑工程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通过本次的汇报座谈,深入挖掘了思政育人的元素,以学生为本,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激发了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敬畏心,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截至目前建筑工程学院获批天津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13门,其中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2项。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文:谢欣欣
编辑:刘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