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天津大学

学院要闻

我院地下工程实验室获评天津大学第四届金牌“活力实验室(课题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实验室(课题组)和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育人作用,促进良好导学关系形成及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提升,党委学工部和研究生院于2021年4月联合开展天津大学实验室(课题组)文化节暨第四届“活力实验室(课题组)”创建评选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实验室聚焦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学术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培养条件、人文关怀五方面内容,积极开展教育实践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2年5月20日,本次“活力实验室(课题组)”创建评选终评会举办,我院地下工程实验室最终获评天津大学第四届金牌“活力实验室(课题组)”称号

天津大学地下工程实验室自创建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支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研究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核心实验室拥有教师12名,研究生百余名,其中正高职称教师4人,副高职称教师9人,在学博士生、硕士生100余名。实验室负责人郑刚教授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同时担任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TC219委员会主席(ISSMGE),并于多个学会担任副理事长等职务。

近五年来围绕国家及天津市重大需求、国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发展重点及前沿领域,实验室在郑刚教授带领下,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0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2021),一等奖3次(2016,2017,2018)、二等奖3次(1999,2014、202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2011)、二等奖1次(2014)。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数百篇论文,获得授权多项专利。

听党指挥,与党同行

地下工程实验室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对党绝对忠诚,始终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目前实验室实验室中共有学生128名,党员占比57%;其中博士研究生中党员占比73%,硕士研究生中党员占比50%。其中,党员中近半数同学为在所在党支部支部委员,负责相关工作。同学们响应学校与学院号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同时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验室中支部委员同学以身作则,积极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带领同学们深入工程一线开展党员活动;创新形式,利用多种平台进行相关思想学习活动。相关活动,既丰富了党员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使同学们不仅在多维度、多场景、全方位的活动中既丰富了知识储备,更提高了党性修养。同学们的努力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肯定,多数同学获得校级荣誉。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地下工程实验室将继续奋发努力,争取更大、更优异的成绩,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跟踪前沿,开拓创新

地下工程实验室始终紧跟学科前沿,开展创新性工作。本实验室在基坑施工全过程变形对环境影响与精细化控制、地下工程连续破坏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稳定破坏机理研究、深厚吹填软黏土地基的快速节能处理和沉降控制研究、软土本构模型研究与开发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地下工程实验室创建不到二十年,就已经获得岩土工程领域顶级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创刊四十周年高影响单位和高影响作者,一篇论文入选土木工程顶级期刊《建筑结构学报》创刊四十周年四十篇经典学术论文,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的一篇论文入选2020年中国百篇最具国内影响里学术论文等荣誉。

实验室主持研发的“无内撑支护技术”可以高效控制基坑变形和稳定,将无支撑支护应用的极限深度由悬臂支护的5m提升至15m。较水平内支撑支护,倾斜桩无支撑支护在水泥与钢筋材耗和施工工期方面均节省20%-40%,节省大量社会资源,使得基坑工程在节能减排和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100余项基坑工程中得到应用,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贡献。实验室“基坑工程节约型无内撑支护技术”荣获2021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其工程应用也登上国际业内顶级讲座封面,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工程师的一致认可。

迈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地下工程实验室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提升实验室创新能力,激发实验室创新活力,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搭建平台,立德树人

实验室大力支持同学们的各项科研活动,积极为同学们的科研工作搭建平台,助力各项科研工作。

本实验室拥有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在试验设备方面,利用自有科研经费积极研制先进试验装备,包括土工离心机以及大型地下工程施工模拟实验槽等在内的一系列大型试验设备,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前沿创新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实验室还拥有FLAC、ABAQUS、MIDAS等多种数值分析软件,为老师和同学们在研究工作中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提供支持。同时,实验室积极与相关工程单位、企业开展各项合作,大力支持、协助同学们进行室内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土工离心机试验、现场试验等科学试验工作,助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验室重视交流合作对于科研工作的帮助,注重拓宽同学们国际视野,鼓励、支持同学们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与国内外相关学者进行交流。全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城市软土会议、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会议、岩土工程西湖论坛等等全国、国际会议等都有实验室成员的身影。为进一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加强与全国学者的交流与沟通,实验室不仅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天大举办讲座,为同学们提供面对面与专家交流的机会;还主动创造学术交流平台,分别于2018年、2019年连续成功承办第二届全国软土工程学术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会议上邀请了诸多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为同学们提供学术上与全国及国际专家现场交流学习的机会。实验室鼓励并大力支持同学们在相关会议、论坛等进行汇报,与国内外学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相关交流获得了一致认可和好评。

实验室还十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培养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的研究生。今年1月8号新一轮疫情在天津爆发,学校学院积极采取响应措施应对。实验室同学积极报名参加学院组织的党员突击队,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工作。最初十余轮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每一次都有本实验室党员的身影。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关键时刻冲得上”的庄严承诺,真正起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寒假期间,同学们包括已经毕业走向工作单位的实验室成员,积极参加所在社区志愿服务,协助防疫工作,处理各项事务。实验室成员的相关工作也得到了当地媒体的报道。此外,在13年东亚运动会、14年达沃斯论坛、17年全运会等重大社会活动的志愿服务以及相关社会公益活动中,均有本实验室成员的身影。实验室成员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研究生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由于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异表现,实验室团队入选第二批天津大学荣誉奖教金团队。

地下工程实验室将继续大力投入,为同学们的成长搭建更高的平台,培养新时代勇担当、有作为、能创新、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积极互动,全面发展

实验室始终致力于建设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注重实验室成员的全面发展。

实验室有着积极的学习、研究、生活氛围。实验室不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活动上,大家对相互的研究内容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相互启发。实验室老师也会对相关看法给予点评和讨论。平时,实验室各位老师还会组织茶话会、聚餐等团建活动。活动上,老师从自己工作经历讲起,讲述从设计工作到科研工作的转变;向同学们解释科研工作的方向、方法;讲述实验室从无到有以及逐渐发展壮大的发展过程。这些活动不仅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实验室的历史,提升了每一位同学对实验室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增强了实验室的凝聚力。实验室每周六都会组织体育活动。老师与同学一起踢球。在球场上,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奔跑、配合、对抗,既是师生,更似战友;休息时大家一起讨论踢球时配合的不足,一起为中国男足出谋划策。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增进了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联系。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地下工程实验室将继续奋发努力、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据悉,天津大学“活力实验室(课题组)”创建工作已连续开展四届,本届在全校范围内共评选出金牌“活力实验室(课题组)”4个、银牌“活力实验室(课题组)”2个。

图文:建工学院地下工程实验室、刘旭颖

编辑:刘旭颖